索引号: | 12371083760990094U/2025-02536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乳山市白沙滩镇中心学校 | 发文时间: | 2025-09-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乳山市白沙滩镇中心学校初中部2025--2026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
||||
|
||||
| ||||
一、指导思想 2025--2026学年度初中部教学工作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市教体局和教研中心年度重点工作,准确把握我校校情、师情、学情,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养提升”两大任务,有针对性开展系列专题教学实践研究活动,进一步应用研究成果,补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短板,积极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努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一)教师专业发展 围绕新课标研究与实施、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业设计质量提升、命题设计质量提升、学段衔接研究与实践等五个方面,开展专题活动,采用边研学边实践、边总结边反馈的方式,持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学生素养提升 围绕尖子生培养、阅读能力提升、习惯养成优化等三个方面,以改进学习方式为核心,指导学生主动参加各类探究活动,强化习惯养成,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持续开展新课标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同学共研,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以学科组集体教研为依托,开展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学习,关注新课标的变化,研读课程目标(指向育人价值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蕴含核心素养的学习主题)、教学评价(达成学业质量的表现性评价)等内容,围绕单元目标将课时目标设置的清晰、简练、明确,真正围绕目标来指导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学习评价以及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2)两级轮训,助推教师理念更新 一是参加市级培训:积极引导骨干教师参加学科教研员组织的各类专题培训。围绕“研课标、研教材、研教法”,结合新课标理念,以“目标、任务、活动、评价”单元教学设计四要素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 二是组织校级培训:结合市级培训内容,依托教育集团或教研共同体,由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学科专题培训活动,研发形成典型教学案例。 2.深入大单元教学研究,构建整体教学观念。 (1)抓实研究,完善资源。 继续开展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课标研读+教材研究”发展性教研方式,充分理解大单元教学是基于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设计、整体实施单元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采用协同化研究方式(集团化+教研组),各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员指导下改进完善上一学年所做的初一至初四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形成适合本校学情的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资源。 (2)落地课堂,提升素养。 各学科组以“资源研发+实践应用”一体化教学方式,结合“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教学理念,将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真正融入到常态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整体化、结构化学习思维,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3.落实学段衔接,改进教学策略。 各学科以教研中心主导编写的学科初高中有效衔接指导手册为参考,结合新课标,以学习方法、自我管理、兴趣动机等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和对学习过程评价的路径,尝试运用情境化、活动化等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打好基础。 4.立足单元知识,实施作业创新。 组织学科组要基于课程视域作业观,聚焦单元核心知识、关键能力,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基础,以“结构化学习”为核心,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按照识记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应用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探究性练习、创新性练习等层级,统筹设计整个单元的系列性作业,并具体归类至课前预习作业、课堂训练作业、课后巩固作业等各种形式。 5.抓实命题研究,明确教学方向。 学校要及早谋划,各学科组要依据新课标的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评价,开展命题策略研究与实践探索,从情景问题的创设入手,明确命题方向和思路。规范命题程序,提高命题质量,加强命题质量评估。每个学科组要建立起自己的资源库,包括每一节的学案、基础性练习题、提升练习题、综合练习题、阶段检测题、中考模拟题等题库资源。 6.开展教师系列培训活动。 一是“内部挖潜”。采取“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的“结对子”模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带头作用,进行传、帮、带,力争青年教师一年上道,三年成器,五年成才。组织开展青年教师上展示课、中年教师上研讨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等活动,促使师资力量互补共进。二是“外部取经”。组织教师走出去培训学习,使教师开阔视野,明确方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升能力。 7.做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培训活动,深入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云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引领教师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变革教育行为,实现数字化教学对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学校内涵发展的促进作用。年内准备再组织一次智慧黑板及希沃功能使用的培训。 (二)学生素养提升 1.关注尖子生培养,为未来发展奠基。 通过科学选拔和培养尖子生,让学生及早树立规划未来发展的意识,注重学科素养的发展,为高中学段的发展奠定基础。 各级部依据学科素养、学科成绩及特长发展方向,通过选拔考试和教师推荐,确定级部前5%为一级梯队、级部前10%为二级梯队的优生培养名单,分两个梯队建立培养档案,分级部、分学年制定培养方案。任课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课后拓展、家校联动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培养,课中,设计能力练习和拓展作业,进行分层教学;课后另行下发习题,开发适合学生素养发展的学习项目,让他们吃的饱;定期开展尖子生会、班导会、家长会来关注学生校内外综合发展情况。 2.推进师生大阅读,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结合校情、生情,各学科组依据新课标,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持续提升为核心,修改完善全科阅读实施计划和活动方案,按计划开展学习研究活动。 开展各学科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探索全学科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情景素材的筛选、组合、运用等方面为研究重点,促进阅读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各学科将加大考试命题中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以试题促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强化习惯养成,助力学生素养提升。 以系统性、规范性、长期性习惯培养为目标,固化已有良好习惯的养成,发现并改进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1)保持显性习惯的常态化。 保持前期养成的常规习惯,如课前准备、记笔记、错题整理、圈点划、演草纸、规范书写、规范坐姿、考试零抬头等,继续加强检查督促,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现“自律”,切实将既成的可视化常规习惯夯牢。 (2)培养隐性习惯的自主化。各年级各学科要结合备课组制定的习惯养成计划,培育养成学生的隐形习惯,如:自主思考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课堂提问习惯、小组辩论习惯、敢于质疑习惯,提炼信息习惯、灵活迁移的习惯等。 数理化等学科要合理利用错题本及时反思整理错题,使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梳理问题,培养学生回头整理的习惯。 文科(语文、英语)低年级侧重于“听和说”、高年级“读和写”,教师要重视学生读说听写的习惯培养。 新的学年已经开始,希望全体干部及教师凝心聚力,踔厉奋发,行稳致远,力争新学年的教育教学质量再攀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