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83775290373N/2025-01942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乳山市畅园学校 | 发文时间: | 2025-03-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2025学年度畅园学校初中部教学工作计划 |
||||
|
||||
| ||||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校将结合市教体局和教研中心年度重点工作,准确把握校情、师情和学情,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基础,以全面育人为目的,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以内涵发展为目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实施大单元教学。以新课标理念和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讨、培训指导、成果推介等形式,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课堂实践行动。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围绕新课标研究与实施、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业设计质量提升、命题设计质量提升、学段衔接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等六个方面,采取边研学边实践、边总结边反馈的方式,持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持续提升学生素养。围绕尖子生培养、阅读能力提升、实验技能操作、习惯养成优化等四个方面,以改进学习方式为核心,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强化习惯养成,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教师专业发展 1.开展新课标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同学共研,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以学科组集体教研为依托,开展新教材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学习,关注新课标的变化,研读课程目标(指向育人价值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蕴含核心素养的学习主题)、教学评价(达成学业质量的表现性评价)等内容,围绕单元目标将课时目标设置的清晰、简练、明确,真正围绕目标来指导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学习评价以及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2)两级培训,助推教师理念更新 一是参加市级培训:积极引导骨干教师参加学科教研员组织的各类专题培训。围绕“研课标、研教材、研教法”,结合新课标理念,以“目标、任务、活动、评价”单元教学设计四要素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 二是组织校级培训:结合市级培训内容,依托教育集团或教研共同体,由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学科专题培训活动,研发形成典型教学案例。继续做好“青蓝工程”,学校根据学科组情况进行师徒结对帮扶活动,采用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上示范课、研究课,提升青年教师和新专岗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 2.深入大单元教学研究,构建整体教学观念。 (1)抓实研究。继续开展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课标研读+教材研究”发展性教研方式,充分理解大单元教学是基于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设计、整体实施单元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2)落地课堂。各学科组结合“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教学理念,将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真正融入到常态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整体化、结构化学习思维。 (3)交流展示。学校将组织学科研讨课、优质课展示等活动,加强大单元的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不同课型实践研究力度。 3.落实学段衔接,改进教学策略。 一是重视交流学习。以组建初高联盟校为契机,选派优秀教师走进高中,参加听课研讨活动,与高中教师交流教材使用心得,从各自学段的角度搭桥引路,使得知识点能够顺利过渡。 二是做好重点知识的梳理。以备课组为单位,确立本学期教材中能体现出初高中衔接的知识点,商讨在学案和练习题中的渗透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 三是以合作开发初高中衔接课程为参考,以学习方法、自我管理、兴趣动机等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和对学习过程评价的路径,尝试运用情境化、活动化等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衔接,为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打好基础。 4.抓实命题研究,明确教学方向。 各学科组要依据新课标的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评价,开展命题策略研究与实践探索,从情景问题的创设入手,明确命题方向和思路。规范命题程序,提高命题质量,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每个学科组要建立起自己的资源库,包括基础性练习题、提升练习题、综合练习题、阶段检测题、中考模拟题等题库资源。 5.立足单元教学,实施作业创新。 组织学科组要聚焦单元核心知识、关键能力,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基础,以“结构化学习”为核心,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按照识记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应用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探究性练习、创新性练习等层级,统筹设计整个单元的系列性作业,并具体归类至课前预习作业、课堂训练作业、课后巩固作业等各种形式。 6.做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国家中小学智慧云平台应用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变革教育行为,实现数字化教学对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学校内涵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学生素养提升 1.突出对拔尖学生的培养 一是加大对尖子生培养的考核力度。制定规划方案,细化培养措施,落实导师负责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兴趣,提升素养。定期开展尖子生会、班导会、家长会来关注学生校内外综合发展情况。 二是延长选拔和培养链条。从初一开始,通过选拔考试和教师推荐,确定级部前5%为一级梯队、级部前10%为二级梯队的优生培养名单,分两个梯队建立培养档案。 三是进行强科培育。以语数英为基础,准确定位尖子生的教学起点,借助学科社团有针对性地辅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性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定时间、定内容、定活动”开展好大阅读,让学生多阅读中外经典名著,在阅读中理解、体验、体会语言知识和语言魅力。教师要及时指导,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坚持下去。每天要利用好“边角时间”学英语(校内:早晨到校后、课间和午餐前后。家中:起床后,睡觉前、周末等),通过英语读物、听说软件等多种途径读英语、听英语、说英语。 要求做好“三留”。一是留住“读书的声音”。每周3次语文晨诵时间,一节语文阅读课,2次英语晨诵时间,一节英语阅读课,确保在校阅读时间。二是留住“读书的印记”。语文和英语教师要制定阅读计划,向学生推荐读书书目或篇章,制定读书笔记相关要求。三是留住“读书的成就”。本学年要开展读书论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英语朗诵等竞赛,对优秀学生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 3.重视实验技能操作 一是要按课标要求,开齐开足实验课。同时制定好实验课计划、方案及配档。二是要学生动手操作,凡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不得用讲实验、演示实验或用视频替代。教师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三是要开展技能竞赛,组织实验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实验技能水平的再提高。 4.优化学生习惯培养 结合校情定措施。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各级部特点制定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措施,多措并举,保障习惯培养的针对性和长效性。 结合学科要求定规矩。习惯要贯穿到各学科日常教学中,本学年除延续以往的课堂坐姿端正、规范书写和演算、关键词的圈划和考试零抬头习惯外。理科要强化学生答题程序性或步骤的规范性,文科要强化要点化和层次性。要培养学生养成逻辑思维、总结归纳的个性化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实践等渠道养成拓展学习的习惯。 加强督查考核。一是定期督查。学校将对各级部习惯培养措施实行跟踪检查,列入学校级部和班级管理考核范围,对于制定和落实不力的级部和班级将在学校督导检查中适当扣分。二是加大考查力度。本年度加大卷面分的权重和分差,在学校组织的大型考试中进行考试习惯专项考核。 新的学年已经开始,我们将一如既往、积极作为,秉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准则,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谱写畅园教育提质增效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