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人民政府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索引号: 12371083760990094U/2025-02538 文号: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乳山市白沙滩镇中心学校 发文时间: 2025-10-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乳山市白沙滩镇中心学校开展教学规范月教学活动
发布日期:2025-10-09 12:43 文章来源:乳山市白沙滩镇中心学校 点击次数:

为进一步落实“减负提质”的工作方针,推动我市中小学精致教学的内涵发展,推动精品课堂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素养不断提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小学部“教学规范月”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基于新课标理念的精致管理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以解决当下小学部课堂教学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为切口,以加大课堂深度学习研究为主线,以教师参与备课、听评课为主要形式,立德树人,以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为根本方向,着力提升小学教师授课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我校小学部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教学研讨月”活动,促使小学教师迅速从假期休眠状态中清醒,收心、静心、用心,借风使力,分步推进教学常规管理精致化,课堂教学过程规范化,教研教学设计精细化,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新上岗和上新岗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教育发展需要,倾力打造师德高尚、配置优化、业务精通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为稳步提高我校小学部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实施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立足于小学部师情和学情,瞄准新老教师专业的需求与发展,形式灵活、途径多样地开展,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与课堂管理中现实问题。

(二)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以“学习问题和教学问题”探究和解决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作业辅导。

(三)系统性原则:以小学部整体协调、统筹发展为本,注重教学规范的连贯性、一致性、系统性,以达到教师队伍整体“进入角色、找准定位”的目的。

(四)开放性原则:注重学科间、学段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年级组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协同与组合,教师之间互帮互助,既有教学业务方面的指导,又有育人理念的更新。

四、组织领导

组长:于世建

副组长:夏萌 于福生  程穆明

组员:王晓妍  林秀娟  孙晋超   侯春燕 宫琳琳 及各班主任 

五、实施过程 

(一)活动内容

“教学研讨月”,主要涵盖四方面内容:探索幼小衔接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孩子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开展业务领导及新岗青年骨干教师听评课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聚焦学生习惯培养,课堂教学追求精致课堂;建立精品作业资源库,促进教学质量提质增效。

(二)活动实施

1、探索幼小衔接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孩子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

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我校根据市教研中心的指示,积极探索幼小衔接的方法和路径。

学期伊始,教导处便进行阳光分班,并组织一年级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召开新生幼小衔接主题会议,围绕幼小衔接的四个方面: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确立专题,重点围绕如何减缓坡度确保新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适应度,扎实有效地推进幼小的科学衔接。

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将一年级第一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坚决实施零起点教学,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不超进度,不布置作业。

二是要给学生立规矩,班主任老师给孩子们介绍黑板、课程表、储物柜等这些新事物,告诉孩子上厕所、就餐等都要按照指定线路,有序进行不能疯跑打闹,并为家长提出新生入学的习惯培养建议,有效缓解家长的入学焦虑和迷茫。

三是课堂教学要注重习惯培养,如坐姿、站姿、书写姿势、执笔姿势等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通过引入活动、开发游戏,创设学习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快乐地完成学习的目标,并保证安静有序的课堂纪律。

四是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对于学生的在校表现,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对于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共同找出解决措施。

2、开展业务领导及新岗青年骨干教师听评课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

(1)稳步推进集体教研制度。各学科教师集体教研,教研组长每周教研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集体教研日采用集中教研和网上教研相结合的形式,主题小而实,重实效,重效率不走形式。主要针对部编教材、课堂教法、学法或者课堂管理针对性问题等认真教研,针对教学问题整改或创新。另外,各年级集体备课,同年级组老师集思广益,深研教材,形成教育合力,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集体备课采用主备人与使用人结合的方式,提前一周备教材、备学情、备学法、备作业设计,体现分层教学,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老师们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进行修改使用。学校在学期末采用捆绑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形式,在组长群进行民主测评,并将教师备课列入教师教学常规考评。

(2)开展业务领导及新岗青年骨干教师听评课活动。

为了促进新上岗教师尽快地适应新的教学岗位,同时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找出课堂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导处牵头组织开展新岗教师见面课、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和新岗教师汇报课。希望通过本项活动,让新岗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年级的教学,同年级同学科老师们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而且能凝聚学校的教学团队,更加优质高效地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

3、聚焦学生习惯培养,课堂教学追求精致课堂。

(1)课堂教学追求精致课堂。教学效果高低来自高效的深度学习体验。在骨干引领课、新岗教师见面课等系列活动推进下,教师更需要注重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与提升,在“精致”课堂上下功夫。

第一,注重课前导入,不论是问题式还是情景式,巧妙地引导学生收心凝神,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差异,本学年各学科各班级都须关注班级里的良生转化,尤其是做到保良促优工作,时刻关注学生差异变化,居安思危,确保每一个学生学情演变苗头发现早、解决及时。

第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注意课堂语言温度、热度、亲和度,不论是优差生,错误批评与失误指点中要关注情感颜色,避免言语伤人和行为过错发生。

第四,学会情绪控制和注意力引导,面对偶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对待,既不打击积极性,又能顺势引导注意力方向,控制课堂秩序,继续完成教学目标。

第五,深度学习以“问题导向”为基线,每一堂课的教学行为都围绕一个主要和若干次要问题展开,教师注意精讲十分钟,给学生留足消化和信息反馈、问题解决的时间。

第六,时间观念要加强,每一堂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教师既要确保四十分钟高效,还要保证不再拖堂,铃声响课堂止。

第七,板书设计与书写要美观,每位教师在板书中留给学生的是最重要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堂课的精华,不仅教师注意板书美观详尽,还要督促学生在课堂听讲中及时有序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引导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中形成会听会学的意识。

(2)聚焦学生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和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方面,将习惯养成教育贯彻在平日的课堂中。将课前准备纳入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范畴内,从用品摆放、班级纪律、自主学习、课堂听讲、书写规范、组内合作等方面细化管理与引导,坚决将习惯养成教育贯彻在平日的课堂中。

加强学生语数英基本能力训练和晨读、午写、阅读能力训练。学校要求语文老师采取统一默写纸来进行每天的写字、词、默写等基本能力检测,数学以口算形式侧重运算能力的提高,英语学科以书写字母和单词为主提升书写能力。语数英基本能力训练每周必须完成巩固性常规训练。各学科教师留存最近两周基本能力训练任务单以备教导处抽查。充分利用晨读时间值班老师巡视学生经典诵读,每天中午10分钟练字,同时,各学科在合理安排时间设计作业内容的同时,加大全科阅读能力的延伸培养,每天倡导学生口语表达与理解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会读文、会审题、能分析、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分管理,习惯养成在点滴。各班级通过学分管理表,量化学生日常表现,细化到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日常点滴。学习习惯包括了每个孩子的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作业、课后复习,行为习惯包括每个孩子的纪律和卫生等在孩子表现项注明奖惩分数和考查等级,这样一奖一惩之间,孩子们之间相互激励、共同奋进,从而促进班级积极昂扬的学习氛围形成。

家校携手,利用好微信群、QQ群等网络手段,广泛进行方法交流,鼓励家长学习优秀孩子教育经验。

各班级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充分利用好微信群、QQ群等网络手段,鼓励老师、家长、学生之间利用闲暇时间交流丰富学习经验、有效的沟通技巧、优秀学习方法,甚至是灵活的解题思路,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取经,好的经验可参考,好的方法可学习,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建立精品作业资源库,促进教学质量提质增效。学生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根据市教研中心的要求,作业设计按照441模式,落实4个环节,执行4个步骤,建立一个以单元、章节、知识点为支撑的精品作业资源库。

1、4个环节:设计--批改--规范--保障。

(1)设计环节分4步:基础题——拓展题——创新题——实践题。作业设计要分层,考虑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确保差生吃得饱,优生吃得好,让班级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取成就感、提升自信心。

(2)批改环节分4步:落实全批全改、建立作业台账、形成错题汇集、平行练习巩固。学校一二年级老师坚持课堂练习全批全改,对于学生知识漏洞,常梳理、多巩固,为以后中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至五年级语数老师严格落实作业批改记录,任课老师对班级学生作业全批全改,详细记录学生作业情况,汇总教学重难点,并在备课组之间广泛交流,共建共享集体教研智慧。

(3)规范环节分4点:强调“四不准、四不放”,不准超时、不准超量、不超次数、不超难度;不经过集体研讨的作业不放过,不经过级部审批的作业不放过,不能全批全改的作业不放过,不能分层选作的作业不放过。教导处在各学科教研会上反复强调,本学期作业设计更规范,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至五年级分层设计作业,难易适度、不超量,减少重复作业,杜绝题海战术。

(4)保障环节分4步:学科组审批--资源网公示---过程性核查---学期末评价。三至五年级语数年级备课组长每天经过集体研讨,设计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严格落实作业时间,坚决做到不超时,并按时向教导处提交作业报告单,严格作业审批制度,做到组长签字、领导签字,在领导审核通过后上传学校网站,做到家庭作业要日日公示,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2、“1”即建立精品作业资源库:学校按教研中心要求组织年级学科老师以备课组长为主建立单元、章节教学优秀作业资源库,收集年级精品试卷、随堂练习等,整理存档,供老师学生共享使用。

5、加强日常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各项内容项目化和制度化,严把质量关,确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谨流程,防微杜渐。

第一,细化听评课的规范管理。四大课型的教学设计要形成电子文本备案,每位参与活动的教师要及时做好听课或者授课反思备案,就教师授课和学生反馈进行学点观课,在听评课活动中交流。评课议课结束后,备课组长负责收齐材料留教导处备案。

第二,完善教学规范备案制度管理。每位授课教师须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设计等汇总整理,留教导处备案。

第三,教导处负责及时协调观评课活动进程,确保各项事宜井然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