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人民政府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索引号: 123710834945292025/2024-03565 文号: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 发文时间: 2024-10-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10-09 16:45 文章来源: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 点击次数: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们学校以乳山市小学语文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这一主线,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研活动为契机,抓好学校教研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教研活动氛围,推动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工作内容与目标

1.通过集体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实践单元整体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3.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4.扎实有效地开展习作教学,努力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5.继续推进“441”分层作业模式,提升作业设置,提高学生素养。

6.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上公开课、基本功训练、教学经验交流等,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工作措施与要求

(一)提高教研组活动质量,服务于教学

1.本学期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重,我们要认真研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首先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新课标,引导教师梳理各年级的教材,把握重难点。

2.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组织教研活动,进行单元整体备课研讨,解读人文主题、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等凝练单元的大概年(或大主题);深入解读并分解目标、学段目标,形成单元教学目标;紧扣目标,设计学评议题的评价活动;设计基于情景的“大任务”,并结合单元内容,设计系列结构化的子任务及子任务下的活动设计,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力。

3.通过骨干教师引领,其他教师接力赛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提高教学能力。

4.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借助教研活动,通过分析语文作业设计中的问题与瓶颈,研讨“基础+拓展”的分层作业设计,注重实践类、操作类、综合类等长期作业的设计与开发,提升作业设计。

(二)加强理论学习,建设研究型教研组。

1.深入学习新课标,了解新课标变化,形成新理念,学习不同学习任务群在教学中的落地策略。

2.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语文教学培训活动,认真做好记录。

3.结合市级语文课题研究,阅读相关书籍,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三)加强课题研究,强化课改过程管理。

根据学校、教研组课题组的实施方案,订好本学期的实施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明确本学期的研究任务。围绕学校总课题明确相应的子课题,分层突破,推动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以课题为载体,加强会课实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四)开展整本书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推进群文阅读实践

要实践教材三位一体的读书理念,继续推动“一篇带多篇”“一篇带一本书”等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建立针对单元的阅读要素,以阅读任务单等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实现课学法、课外用法,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2)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落实国家关于课外读物进校园的规定,读好”快乐读书吧“里的书,课外阅读“悦读成长计划”推荐的课外读物,利用晨诵、晚阅,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另外,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班级内读书角的作用,通过定期开展阅读指导课、推进课、交流课、阅读存折、阅读闯关、读书节等活动,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五)加强师资培训,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们着手准备做好以下工作:

(1)苦练内功: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觉加压、努力使每节课都成为有质量的研究课。

(2)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

(3)青年教师上好评议课。本学期缔结青蓝工程,在导师的帮扶下,不断打磨课例,尽快成长起来。

(4)鼓励语文老师勤于笔耕。希望老师们能经常写教学反思,这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好处的。

(六)根据年级特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书(书写)”的训练,尤其是关于“写”的训练,各年级在课堂教学中都要求安排相应的书面练习,中、高年级要求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尤其是高年级更要求注重“准确表达”的训练。

2.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要注重语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写字基本功;三、四年级的学生,在培养写字能力的基础上,培范文网养他们的读、写、听、说能力;五年级的学生要着重培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要鼓励他们,力争学生的作文能够发表。

(七)进一步抓好教学评价的研究与深化,提高学科质量。

(1)进一步研究课堂语文教学评价标准。

(2)进一步抓好教学评价的研究与深化,以考试命题的研究为抓手,正确引领教学,强化教师的目标达成意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教、导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