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83494529472P/2022-02587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 | 发文时间: | 2022-09-2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启青实种植活动 |
||||
|
||||
| ||||
学校属于市直学校,很多孩子鲜少有机会亲近农作物,他们分不清麦苗和韭菜,不知道小麦是夏天收割的……基于国家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在调研、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实了“青实种植园”以劳育德基地;完善劳动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建立综合评价制度;健全教育运行机制,并与其他“四育”融合,逐步构建起了新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劳动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和立德树人的新载体。 一、活动目标: 1.学校层面:通过结合本校实际,以“青实种植”为圆点,统整多个学科,探究校园种植与学科融合的育人策略,达到凸显本校实践育人特色的目标。 2.教师层面:通过青实种植课程研发,达到进一步丰富学校劳动实践课程内容,同时促进教师劳动育德能力提升,增强本校劳动骨干团队力量。 3.学生层面:通过青实种植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开展相应活动,实现进一步提升青实种植育人内涵,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落实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 二、活动实施: 针对学情,建构实施了以校为本的青实种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并落实相关保障措施。主要包括:青实种植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体系以校为本;青实种植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以校为本;青实种植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以校为本。 (一)青实种植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体系以校为本 所有青实种植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均指向于我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八个基本要点:“有爱心”、“有责任”、“尚健康”、“尚审美”、“会学习”、“会生活”、“能实践”、“能创新”,避免了课程目标定位的模糊、随意。 (二)青实种植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以校为本 1.构建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资源,引领青实种植活动。 为了进一步丰厚种植内涵,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将种植园劳动实践与各学科整合,开发了1——5年级梯级螺旋上升的《青实种植》劳动课程。全书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分四个单元:春生万物、夏长绿实、秋收精彩、冬藏暖房。每一课均从某一节气入手,编写与该节气有关的种植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种植课程中出现的作物,全程参与管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厚实青实种植园文化,提升种植园文化内涵。 种植园门口的楹联——“育一苗浇一株棵棵茁壮,传一道解一惑业业有成”,融合了全校师生的智慧,在全校500多幅作品中脱颖而出。 走进种植园,左手边是各个年级的工具存放区,方便孩子们活动随时取用,右手边的墙上张贴着种植园诚信管理制度和工具借用制度,同时配备了工具借用记录和种植活动记录,培养学生诚信活动意识。学校组织各班级开展 “我的小园我设计”“标志牌设计征集”等为主题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展示了个性创意,更是将自己心中对美的认识,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了出来,张扬了孩子们的个性。 3.实践体验,凝心聚力打造德育阵地 种植实践是青实劳动教育的核心环节。学校结合《青实种植手册》劳动校本教材,引导学生体验从整地做畦、施基肥、播种、定植、施肥、浇水、松土、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到收获的所有种植环节。在劳动实践中去发现、体验,将种植与学科融合,将“以劳育德的策略”贯穿于青实种植的始终。 三、青实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以校为本 学校探索多元、立体的“积分制”劳动教育评价模式实用高效,操作性强。 教师评价主要对劳动课堂、班级劳动任务完成情况、班级劳动效果等方面,采用听评课、定期检查、随时抽查、观摩等方式进行“积分”。 学生评价采用“2325”“积分制”评价模式。第一个“2”即两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3”即三类评价主体:教师、家长、学生。第二个“2”即两大版块评价内容:校内劳动、校外劳动。“5”即五个主要评价要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其它。依托《青实种植手册》,既注重学生学期末参与劳动总得分的终结性评价,又关注每次劳动得分的过程性评价。有效的评价方式,使得每个学生参与劳动的多与少,劳动的态度优与劣,劳动效果好与差等,可记录、可追溯、可视化。 四、活动收获: (一)凸显了学校的劳动教育品牌 2016年青实种植园创建以来,多次接受外来团队参观,得到了一致好评,2021年青实种植作为特色学校迎检项目,得到了威海市检查团队的一致肯定,助力学校顺利当选为威海市特色学校。 (二)增强了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 以青实种植为依托,教师们在校本研发、活动创设、宣传推介过程中,老师们收获颇丰。多次进行经验交流,青实课程获奖,老师的课例获奖、多篇论文发表…… (三)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 通过建构实施以校为本青实种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大大增加了学生劳动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劳动量”。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收获,学会了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了感恩亲人,坚持“劳动育德”的主线不松懈,“劳动”的成果必然丰硕!
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 2022年3月 |